对黄健来说,他创立燕之屋的品牌历程,宛如一场过山车:体验过登顶俯瞰的豪迈,又从光辉顶点一路下坠,然后绝地重生。多年的磨砺打凿,几经峰回路转的历练,所有丰富跌宕的际遇,某种程度上恰似一场凤凰涅槃般的渐悟,最终在他内心深处安顿了下来,成为他涵养和气质底蕴的载现。
做企业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对黄健来说,他创立燕之屋的品牌历程,宛如一场过山车:体验过登顶俯瞰的豪迈,又从光辉顶点一路下坠,然后绝地重生。多年的磨砺打凿,几经峰回路转的历练,所有丰富跌宕的际遇,某种程度上恰似一场凤凰涅槃般的渐悟,最终在他内心深处安顿了下来,成为他涵养和气质底蕴的载现。
(燕之屋董事长——黄健)
数学老师出身的黄健,年少时热衷冒险,不甘于千篇一律、“三点一线”的生活。那时候中国改革开放的热潮如火如荼,外面涌动的世界,让他再也坐不住了,在当了五年教师后,他不顾反对,毅然扔掉铁饭碗,只身下海闯荡。
他回忆说:“当年,我骑着一辆本田摩托车在路面上狂奔,就想抛开,冲破层层障碍,去闯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光阴一晃30多年,如今的黄健,算是功成名就,荣耀归来。2017年底,他特意买了一辆新款摩托车“致青春”,算是对自己青葱岁月的怀念。
出国十多年的他,以在厦门创业的方式,兑现了从县城第一次来厦门时许下的承诺,“要在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来。”1997年,燕窝在大陆市场化几乎为零,更无有影响力的品牌出现。黄健成立燕之屋的前身——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创了燕窝专营的先河。
在初创的五年,黄健积累了很多品管、销售、品牌策划、跨国贸易等方面的经验,可以说经历了一个量变的过程。而促使黄健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的,正是后来他学习到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特许连锁经营模式,它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产品、专利和经营模式等无形资产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还能快速打响品牌。
这一胆大的做法,一度因为“没有先例”、“高风险”等因素遭到公司股东的强烈反对。但黄健的勇气与执着,坚定了他尝试“新商业模式”的决心。
很快,在炮竹声声中,厦门禾祥西路,第一家燕之屋专卖店开张了。
专卖店不仅展示商品与销售,还配有厨房功能,引入现代化蒸煮设备。用户可以到燕之屋店里食用燕窝,也可以预约送到家里享用。黄健的这种“专卖店+厨房”的新型专卖店形式,解决了用户不擅长炖煮燕窝,以及干燕窝清洗挑毛、炖煮麻烦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