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国内市场需要有更多的“新品牌计划”

2019-05-17  来自: 《对话中国品牌》栏目采编中心 浏览次数:190

拼多多(PDD)宣布,A股上市公司松发陶瓷已经加入其“新品牌计划”,未来将在拼多多上全力培育自主品牌“居图”。本月早些时候,拼多多宣布推出“新品牌计划”,希望扶持1000家“拼工厂”,帮助他们更有效触达3.86亿消费者,拥抱内需市场,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

作为2018年资本市场明星公司的拼多多自不必说,松发陶瓷于2015年3月登陆上交所主板,市值近24亿元。一个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新兴巨头,一个也可以说是国内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这一看起来是来自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如果仔细观照,会发现其中暗含的是承前启后的未来商业大趋势。

岁末年终,如果我们盘点即将过去的2018年经济关键词,应该说不能回避的两个核心词汇,正是强化“提振内需”和强调“中国品牌”。2018年,在国际市场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随着国内市场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占比不断提升,如何通过内需消费这架马车协助驱动经济持续增长,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也成为未来宏观调控中的热门关键词。

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9年经济工作,其中更首次指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性水平。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通过发掘和提振内需帮助中国本土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穿越全球经济动荡下行周期,寻找到市场变化过程中的新机遇,可以说已经是从决策层面到市场层面的共识所在。而如何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商业管道打通供应链上下游,携手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正在成为上下共识形成之后的具体行动层面的新课题。

而我们回归上述的“新品牌计划”会发现,越来越多这样从互联网到制造业的跨界联合新品牌孵化,正在产生全新的化学反应,也为强大国内市场提供了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供给侧解决方案。

从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来看,其主要聚焦中国中小制造企业成长的系统性平台,通过该计划,拼多多将推出包括大数据支持、专家诊断、研发建议等一系列帮扶计划,支持其品牌化建设。

根据公开资料来看,“新品牌计划”首期将试点20家工厂,而这些工厂的特点是:长期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代工,在国际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时,企业的营销通路和经验严重不足,转型升级困难,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很难转化为规模优势。

其实,不止是拼多多试点的这些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之所以一直被定为在“世界工厂”的供应链底层、不得不为他人做嫁衣,本质上还是在于缺乏打造贴近市场、贴近C端的自主品牌能力,而这恰恰是与C端广阔线上市场有着天然紧密联系的拼多多的长处优势所在。

对于拼多多来说,如今的“新品牌计划”,是在关键的时间点成功的探索出链接起制造业和消费者的“太平洋管道”,并进一步帮助中国企业寻找品牌的定位与价值,为自主制造业提供了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公共价值所在,也是拼多多在电商激烈竞争环境下维系自身未来发展的护城河所在。

从1998年至今的互联网20年,本质上是争夺流量规模化效应的时代。流量主导一切,也掩盖了背后更多的精细化运营的可能性。当历史进入新时代纪元,过去追逐规模和试图去刷新交易额记录的流量追逐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互联网人口红利也已经见顶,新流量变得越来越贵。毫无疑问,回归从生产端至零售端的供应链本源,发掘掩藏于浮沙之下的内需新蓝海,是“拼多多们”的商业新使命。

关键词: 中国品牌采编中心           

《中国影响力人物》栏目采编中心,主要包含对优秀中国企业代表人物采访、品牌故事深度挖掘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13522883858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对话中国品牌》栏目采编中心 网站地图 XML

本站关键字: 《对话中国品牌》栏目采编中心-官方网站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